保護黃河要把合理利用水資源作為剛性約束
程維嘉
日前,第二輪第五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在向陜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反饋督察情況時,直指在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短板。梳理發現,兩地在水資源方面存在共性的環境問題。
有的地方違規取水現象普遍。陜西省西安市禁采區、限采區約30家工業企業無證取水。2020年寧夏石嘴山市從黃河取水11.16億立方米,超取水指標19.2%。
有的地方中水回用工作推進不力。西安市市政用水中再生水使用比例僅為8%,寶雞市2021年再生水利用率僅為5.7%,咸陽市城市再生水利用幾近空白。2017年寧夏回族自治區提出到2020年全區再生水回用率達到35%,但實際考核時卻將各地市再生水利用考核標準下調為20%。
有的地方流域生態環境風險隱患突出。渭河支流石川河流域缺乏系統規劃,河道生態水被擠占,多處河道斷流。銀川市河東垃圾填埋場距黃河干流3.5公里,積存滲濾液約23萬立方米,嚴重威脅黃河水環境安全。
還有的地方沿襲傳統種植結構,用水方式粗放。2020年寧夏農業取水量占取水總量的83.5%,農業耗水量占全區總耗水量的78.4%,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僅為0.551。
水資源是黃河流域的命脈,是沿黃9個?。ㄗ灾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依托。督察反饋的問題表明,一些地方沒有充分認識到黃河流域水資源短缺的現狀,在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上仍然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
一方面是短缺的水資源,另一方面是粗放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方式,這樣的矛盾在沿黃省市不是個例。第二輪第三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曾發現,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平遙、靈石等縣(市)不顧水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盲目上馬一批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的焦化項目。河南省鄭州、開封等地市以引黃調蓄、生態治理、民生供水為由行人工造湖、旅游開發之實,進一步加劇了黃河水資源利用的嚴峻形勢。前車之鑒警示我們,合理利用水資源這一最大的剛性約束必須緊而又緊。
水資源短缺是黃河流域面臨的現狀。黃河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27%,屬資源性缺水地區。黃河還需維持一定的水流量以保證輸沙量避免泥沙淤積,可用于經濟社會發展的水量進一步減少。而與此同時,黃河流域供水范圍和供水需求不斷擴大。黃河流域以占全國2%的水資源量承擔了全國12%的人口、17%的耕地以及50多座大中城市的供水任務,水資源開發利用率達80%,遠超一般流域40%生態警戒線??梢哉f,合理利用水資源,就是保護永續發展的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
“十四五”是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黃河流域嚴峻的水資源供需形勢、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求下,沿黃河省區必須把合理利用水資源作為重要剛性約束,進一步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維持黃河生態健康。
在發展理念上,準確把握保護和發展的關系。把大保護作為關鍵任務,不盲目通過無度消耗水資源推行粗放式發展,而要通過保護和合理利用水資源實現高質量發展。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牢固樹立量水而行、節水優先的底線思維。沿黃河開發建設必須嚴守生態保護紅線,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上限,堅決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
在發展方式上,做好開源節流。一方面,在黃河流域全面實施深度節水控水行動。在農業農村節水、工業節水、生活節水等重點領域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嚴格限制高耗水產業發展,倒逼高耗水項目和產業有序退出。另一方面,優化用水結構,科學配置全流域水資源。細化優化黃河干支流水分水方案、強化流域水資源調度、做好地下水采補平衡。推進再生水、雨水、礦井水等非常規水源利用,構建健康的自然水循環和社會水循環。
目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的發布已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黃河保護法正在制定過程中。第二輪第六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已經啟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重大國家戰略實施中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落實情況仍是督察重點。相信隨著大保護理念的進一步加強,立法和保護行動的深入推進,黃河水資源將不再是發展的限制條件,而將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幸福之源。